寒門狀元

天子

歷史軍事

桃花村。   正是春季,靡靡細雨糾纏不休。   村如其名,村前村後各家院落以及周邊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〇三三章 壹片赤誠

寒門狀元 by 天子

2019-5-18 20:21

  皇帝如此反應,以謝遷和李東陽的政治覺悟,都意識到西北出事,很可能如同奏本票擬中描述的壹般:韃靼人主動出擊,侵犯大明北疆,大明原本占據戰略主動,但現在卻成為被動挨打的壹方。
  蕭敬將奏本呈遞弘治皇帝面前。
  朱祐樘先看了看奏本的內容,作為皇帝的政治覺悟,都沒能從這份奏本中現太多的端倪,但在他看過“謝遷”擬寫的票擬內容時,朱祐樘不由詫異地擡起頭來,用敬仰的目光打量謝遷壹眼。
  這票擬的內容確實跟邊疆緊急奏報的情況如出壹轍,連韃靼人進犯的是榆林衛周邊地區也準確地預料到了。
  朱祐樘淩晨得悉戰報,四天前,韃靼人進犯邊土,邊疆各處戒嚴。
  李東陽和謝遷進來前,朱佑樘又看到第二份戰報,說是韃靼正在進犯榆林衛。
  弘治皇帝正氣得慌,謝遷和李東陽就來了,還帶來這麽壹份奏本和票擬……戰報事關大明最高機密,朱祐樘心中篤定別人不敢隨便將這種消息泄露與謝遷知悉。
  謝遷見朱祐樘面色深沈,自己心裏也在打鼓,如果什麽事都沒生,他這個場反倒容易圓。
  其實在來乾清宮前,謝遷已經打好腹稿,準備跟朱祐樘解釋壹下自己為何會作出如此票擬,重點在於防患於未然,他想說關於韃靼出兵方向的猜測,只是出自他的臆測,不能用作前線將士的臨機決斷。
  但若事情屬實,而且已經生,那這麽解釋就屬於“故弄玄虛”。
  跟皇帝說是自己猜出來的,還不如說自己懂得陰陽五行,夜觀星相掐指壹算便有此現。皇帝肯定會刨根問底,可不會聽信他準備的這番“老夫全憑猜測”之言。
  “陛下,不知西北前線是否真有戰事生?”就在謝遷為難之際,李東陽開口打破乾清宮內的沈默。
  朱祐樘擡頭看了兩位閣臣壹眼,嘆息道:“朕也希望未有,但昨夜戰報傳來,西北邊關確實燃起了烽煙,但並非我邊塞兵馬出擊,而是被北夷搶了先手。”
  李東陽憂心忡忡,雖然此戰大明準備良久,但所作準備都是為主動出擊服務,諸如主攻方向、兵馬協同、佛郎機炮的使用、出擊後如何防止後方遭到騷擾等等。
  現在尚未準備完畢,戰事已然開啟,然後邊關將士便會現,之前準備付諸東流,戰事又恢復他們熟悉的節奏——韃靼人騎兵橫行無忌,大明官兵龜縮於城塞中,看著韃靼人囂張,對軍心士氣的打擊極為巨大。
  朝廷壹再宣稱要破胡虜、封狼居胥,將蒙元余孽徹底鏟除,將士士氣被鼓舞起來,正摩拳擦掌準備建功立業,然而韃靼人的主動出擊卻讓大明官兵美夢成空。
  原來被朝廷宣揚已在內鬥中茍延殘喘的韃靼人還是如此驍勇善戰,我大明將士還是畏縮不前,不堪壹戰,那還建什麽功立什麽業?
  就算韃靼人撤走,再做戰前動員,將士也不會再吃這壹套,戰場第壹線拼殺的士氣必將大幅受挫。
  朱祐樘感覺壹陣心塞,準備半天的西北之戰,因為韃靼人突然神兵天降壹般出擊,計劃就被完全打亂,那這壹戰到底應不應進行?
  朱祐樘問道:“謝先生,朕總算明白您為何要上奏‘止戰’,看來這北夷並非如之前所料已退守漠北,不堪壹戰,但敢問謝先生,您是如何從此奏本中,判斷韃靼人會主動出擊?”
  壹下子,謝遷成為乾清宮內的焦點。
  謝遷朝堂上答天子的問題不是壹次兩次,他壹向以能言善道著稱,什麽話從他嘴裏說出來,都是大事化小,壹團和氣。此番未到午朝,謝遷跟李東陽前來面聖,看向他的不過朱祐樘、蕭敬、李東陽三人,謝遷卻有口難言,陷入張嘴說不出話的困窘之境。
  李東陽道:“於喬,之前在文淵閣,我就問過妳,妳現在說說看,也好讓陛下知曉,之後北番再有何異動,我邊疆將士或能提前查知!”
  謝遷本可把沈溪推出來,告訴皇帝這其實是沈溪判斷出來的,從為國為民的角度考量,讓皇帝看清楚沈溪的才華,之後對沈溪重用,甚至將沈溪調往西北彌補之前強留沈溪在京城的過錯,都是極好的事情。
  但這麽做,等於是打謝遷自己的臉!
  皇帝給了妳票擬大權,妳卻假手於人,就算只是顧問,也是妳這個大學士未盡其責。
  既然謝遷怎麽都不能將沈溪推出來,那他就要面對壹個問題,從結果推論過程,找出沈溪作出如此判斷的理據。
  這其實比起沈溪從蛛絲馬跡做出判斷容易許多,但還是令謝遷思慮重重。
  “回陛下。”謝遷斟酌字眼,“老臣起先也未將此奏本慎重對之,以至延誤戰機,請陛下恕罪!”
  朱祐樘之前查看奏本時,留意奏本抵達京城轉呈通政使司的時間,是在兩天前。
  而韃靼人出擊是在四天前,就算謝遷及時現,時間上也來不及了,過錯在於邊疆未將此奏本當成加急戰報,若是以八百裏加急的方式傳遞京城,謝遷當日察覺,或許事情會有轉機。
  朱祐樘壹擺手:“朕豈能因此而怪責先生?先生請起,將原委詳細道來便可!”
  謝遷心裏別提有多為難了,但他還是硬著頭皮,揣摩沈溪的心境,道:“回陛下,老臣忙碌壹夜,老眼昏花,神思恍惚……”
  “先生忙碌壹夜?”
  朱祐樘壹驚不老小,謝遷這年歲,能在文淵閣值夜已屬不易,在朱祐樘看來,謝遷能在二更左右睡覺,已是勤勉克己的表現,三更那就是為國為民嘔心瀝血,結果謝遷是在文淵閣中熬了壹宿?
  這算什麽!?這簡直是濟世為懷的聖人啊!
  謝遷老臉有些掛不住,這種謊話他自己編不下去,不但胡說八道,還是欺君。
  李東陽走出來為謝遷說話:“陛下,臣巳時抵達內閣時,謝尚書剛小寐片刻,他昨夜票擬奏本不下四百本。或許是臣驚擾了他,他不顧休息,又起身觀覽奏本,現此奏本,做出票擬後與臣商議,均覺事態嚴重,前來進言!”
  李東陽出來為謝遷“作證”,有為自己洗白的意思,他在謝遷將奏本拿到眼前說話時,根本就沒意識到事態嚴重,只是想找個由頭過來問問皇帝在午朝上有什麽難以言說的事情,結果誤打誤撞,壹語成讖。
  李東陽對謝遷的佩服倒是實打實的,他跟謝遷年歲相仿,自問沒法跟謝遷壹樣熬個通宵,還能準確作出此等票擬,從壹份無關緊要的奏本中預料到戰爭的生。
  朱祐樘想到之前因沈溪與謝遷鬧出的別扭,還有之前謝遷上疏“止戰”時他氣憤難平,面色有愧,站起身恭恭敬敬拱手行禮:
  “謝先生,是朕誤會您的壹片赤誠,請您寬宥!”
  皇帝給大臣認錯,這種事自古以來罕見,更別說是皇帝跟大臣吵架之後主動認錯了。跟皇帝叫板,還讓皇帝低下身段,謝遷幾乎算得上是大明第壹人。
  謝遷趕緊行禮:“陛下不可,老臣也有過錯,陛下乃明君聖主!”
  原本君臣間的嫌隙,因為這壹禮而變得煙消雲散,朱祐樘對謝遷的信任非但沒減少,反而愈增加。
  朱祐樘坐下,滿臉期待之色:“先生請講。”
  “是,陛下
  李東陽在旁看了,大受感動。
  這才是賢明的君主和赤膽忠心的大臣相處之道,彼此間就算會有爭論,也能跟朋友壹樣將事情說明,互相體諒。
  謝遷心裏慚愧,我這哪裏是“壹片赤誠”,根本是借用沈溪那小子來幫我辦事,獲得皇帝的信任!
  朱祐樘坐下來,滿臉期待地說道:“先生請講。”
  “是,陛下。”
  謝遷略壹沈吟,道,“老臣觀此奏本,初時僅以為是普通移民之事,本不為重,但涉及北夷南遷,不得不反復斟酌。”
  “細細思量之下,韃靼數年未犯邊,以往犯邊時也未曾掠奪狄民。今入夏以來,我邊塞兵馬調動頻繁,韃靼定有察覺。”
  “即便韃靼懼我軍威,要北撤躲避,也會趁我三軍立足未穩之時,掠奪壹番,再行撤離,所以……老臣才會有此判斷!”
  謝遷邊想邊說,語很慢,邏輯性不是很強,還有些顛三倒四。
  但謝遷說出壹個觀點,那就是本次韃靼掠奪邊疆,並非是要與大明正面交戰,而是要劫掠壹番北逃。他說自己是根據韃靼牧民被掠奪這件事,想到韃靼人不止滿足於掠奪草原部族,還會來大明邊陲走壹遭,搶劫壹番後揚長而去。
  這道理在李東陽和朱祐樘聽來,合情合理。
  謝遷主要目的還是想滿足於朱祐樘這個“天朝上國”皇帝的虛榮心:韃靼並非是來跟我們正面硬碰硬交戰的,搶壹番後,韃靼人就會夾著尾巴逃跑!
  *************
  ps:淩晨應該會有更新,天子想看看,明天究竟能爆多少章!求訂閱!求打賞!求推薦票!求月票!8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