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吳霸春秋

迷惘的小羊羔

歷史軍事

公元前513年,吳國,五湖(太湖)。
千帆競走,波濤滾滾!
在煙波浩渺的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910章 伐趙,空國而出

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

2024-1-7 21:24

  滋德殿中,慶忌正在接見使趙歸來的公子鴻。
  公子鴻奉慶忌之命,出使趙國,沿途還仔細留意趙國的山川地形。
  跟之前使趙的人有所不同。
  這壹次,公子鴻是從上郡前往的趙都晉陽。
  他為吳國找出了壹條伐趙的最合適路線。
  跟公子鴻詳談壹番後,慶忌又將壹眾肱股之臣召集到滋德殿議事。
  太宰計然、右丞相孔丘、國尉孫武、大司馬伍子胥、左司馬田穰苴、太子恒、公子鴻、公子章、大行令陽虎、禦史大夫範蠡、禦史中丞伯噽,都坐在了壹起。
  “寡人欲出兵伐趙,不知道二三子認為,可否?”
  慶忌站在了陛臺之下的壹張碩大無比的地圖上,環視壹周後,向群臣詢問道。
  “臣,願為大將!”
  伍子胥當即請戰。
  打仗這種事情,伍子胥是最為積極的。
  相對來說,同樣是大吳戰神,戰功赫赫的孫武、田穰苴,在這種事情上,則是顯得不疾不徐。
  “好。”
  這個時候,孫武進言道:“大王,臣以為,若要伐趙,還需有周密的計劃。”
  吳國之前定下的戰略,就是先打殘三晉,最後再蠶食鯨吞列國,壹統天下。
  現在,韓魏兩國都被吳國極大的削弱了,壹蹶不振。
  唯獨壹個趙國,去年冬天的時候,還吞並了北方的代國,經過胡服騎射後,趙國的國力和軍力有了顯著的提高。
  這無不讓吳國的君臣有所忌憚。
  倘若再讓趙國發展下去,放任自流的話,毫無疑問趙國會成為吳國的壹大勁敵。
  以後吳國再想滅趙,就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了。
  “孫武,妳可有良策?”
  “回稟大王,臣以為,此番伐趙,我吳國可聯合韓魏兩國,壹並出兵。”
  “不妥!”
  還不等慶忌說話,伍子胥就當即反駁道:“誠然,在孟津之會後,三晉關系破裂,韓魏兩國淪為我吳國的臣屬,決裂於趙國。然,吳國伐趙,韓魏恐怕會有唇亡齒寒之感。”
  “若韓魏兩國背刺,趁機媾和於趙國,壹起反擊我吳軍,屆時後果將不堪設想。”
  “請大王三思!”
  聞言,孫武搖搖頭道:“武信君此言差矣。”
  “不聯合韓魏出兵伐趙,難道韓魏兩國便會隔岸觀火,對趙國見死不救嗎?”
  “如果韓魏兩國都能出兵,將韓魏之兵,放在我吳軍眼皮子底下監視,他們定然不敢輕舉妄動。”
  伍子胥笑了笑,道:“武安君,妳怎知道韓魏兩國會答應出兵?若兩國拒不出兵,我大吳也無計可施,除非先壹步滅韓滅魏。”
  面對已經茍延殘喘的韓國與魏國,吳國的君臣都認為,吳國沒必要出兵討伐韓魏了。
  “韓魏出兵救趙的可能性,不小。為防患未然,大王應當屯重兵於上黨、潁川二郡,以備不測。”
  孫武向慶忌提出了這種建議。
  “善。”
  慶忌微微頷首,將目光放在了伍子胥的身上,問道:“伍員,若出兵伐趙,破了趙都晉陽,妳需要多少兵馬?”
  “二十萬。”
  “……”
  這可不是壹個小數目。
  不過,很有必要。
  因為這壹次,吳國伐趙,雖不是滅趙,卻是要打殘趙國。
  趙國現在是三晉中最強的壹個國家,幾乎能跟東邊的齊國分庭抗禮了。
  從軍事實力上來看,趙國還要略強於齊國。
  再者說,慶忌給伍子胥定下的戰略目標是攻破趙都晉陽,而上黨之地,就是壹道很難邁過去的坎!
  而且,趙人壹旦拼死抵抗,趙鞅傾國之兵的話,至少能拉起幾十萬的兵力參戰。
  伍子胥要二十萬人馬伐趙,不多。
  “妳從何處進兵?”
  “上黨高地,或是從鄴縣出發,直撲邯鄲。臣以為,大王可分兩路進兵。”
  “可否兵分三路?”
  “三路?”
  伍子胥頗為不解。
  慶忌握著手中龍淵劍的劍柄,指著地圖上上郡到晉陽的路線,道:“自上郡發兵,直搗晉陽。”
  “這……大王,是否過於冒險?”
  伍子胥瞠目結舌的問道。
  “兵行險招。趙師若空國而出,留守晉陽城的兵力必定不多,以萬余鐵騎自上郡出發,數日之內,必可直抵晉陽,趁其不備,或可壹戰而下晉陽城。”
  “大王,趙國接壤於我上郡的邊塞,也有不少駐軍,這萬余鐵騎要隱匿行蹤,怕是不宜。”
  “若無法隱匿行蹤,便直接打,威脅到晉陽的安全,趙鞅可能不會慌亂,但是趙人壹定惶恐。”
  “大王英明!”
  依靠萬余鐵騎兵,就想攻破趙國的都城晉陽,慶忌還沒有那麽狂妄。
  不過,至少能挑動趙國上上下下那條敏感而脆弱的神經。
  “伍子胥。”
  “臣在!”
  “妳領步卒十萬,騎卒二千人,自上黨高地進發,務必突破趙人的防線,以消滅趙軍主力為要。”
  “諾!”
  “田穰苴。”
  “臣在!”
  “妳領步卒十萬,騎卒八千人,自鄴城進兵。務必搶先壹步,奪取趙國的重鎮邯鄲,然後再跟伍子胥會師,壹起北上。”
  “諾!”
  慶忌想了壹下,將目光放在了公子章的身上,道:“吳章。”
  “兒臣在!”
  “妳領二萬鐵騎,待趙人空國而出後,自上郡出發,直搗趙都晉陽。”
  “諾!”
  這是直接出兵伐趙的兵力。
  總計二十三萬人馬。
  但,這還不夠。
  “孫武。”
  “臣在!”
  “妳屯兵於潁川郡,節制諸軍,若韓國敢出兵救趙,即刻討伐,不必再過問寡人。”
  “諾!”
  防備韓魏兩國出兵救趙的兵馬,同樣是不少。
  坐鎮於上黨郡的公子熙,統兵五萬,隨時都能打擊到魏國的都城大梁。
  孫武屯兵於潁川郡,便宜行事,也可擁兵數萬人,威脅到韓國的都城陽翟。
  “陽虎。”
  “臣在!”
  “妳負責出使韓國,同時傳信於文種,務必使韓魏兩國不敢輕舉妄動,出兵救趙。”
  “諾!”
  ……
  三日後,慶忌正式拜田穰苴為大將,先壹步領兵出征。
  臨別之際,慶忌還意味深長的告訴田穰苴,道:“穰苴,此戰務必大告成功。寡人在鹹陽等著妳的捷報。”
  “這壹戰過後,妳會是寡人,會是我大吳的第三個以武受封的‘君’。封號寡人都替妳想好了——武陽君!”
  “多謝大王!”
  田穰苴感激涕零的朝著慶忌躬身行禮。
  武安君孫武,武信君伍子胥,再加上壹個武陽君田穰苴的話,吳國這三大戰神,就能做到真正的並駕齊驅了。
  被慶忌畫了這張大餅的田穰苴,心情很是亢奮,走路都虎虎生風了。
  吳國這番大規模調兵遣將的動作,自然是瞞不住趙人的。
  趙鞅得知吳國將要伐趙,連忙備戰,幾乎是盡征國內之師。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