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吃相

牧塵客

歷史軍事

秦始皇二十六年,即公元前221年,秦國大將王賁率領大軍由北方燕地迂回進攻齊國。 齊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811章 先禮後兵

帝國吃相 by 牧塵客

2019-5-18 16:47

  “其實陛下勿用如此謹慎,月氏眼下其實有若驚弓之鳥,對我大秦風吹草動皆都有所警惕和防範,因此以李相和馮相的意思派出使臣也並無不可,攜我大秦覆滅匈胡之氣勢威壓交涉,月氏內部必然會有驚慌失措,月氏和匈胡壹般其實並非鐵板壹塊緊密團結,而是有諸多部族存在,只是攝於月氏王族部落的壓制而凝聚在壹起,實際上和當初的大周王室壹般,徒有其表而已,派出強大的鐵騎做護衛,大兵入境月氏內部必然人心惶亂,說不定就此會分裂成為幾個部族……”陳旭想了壹下說。
  “愛卿是支持兩位丞相的策略?”秦始皇點頭。
  但陳旭微微搖頭說:“方才臣說的只是最好的壹種結果,但因為我等對月氏內部的情形壹無所知,如果月氏王足夠強橫,必然會壓制族內的惶恐情緒,那麽結局可能就是蒙將軍所說的結果,他會集結大軍防範我大秦的突襲,如此以來就會發生正面沖突,然後結果就是陛下方才所說,可能會是壹場血戰,導致我大秦將士傷亡巨大,兵法有雲: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因此在敵我雙方皆都不明晰對方實力的時候,貿然征戰非是最好的策略,因此臣以為,先禮後兵才是最好的方法。”
  “先禮後兵?!”幾個人同時看著陳旭,臉上皆都疑惑。
  中原諸國秉承周禮,固然都是講理的人,上到皇帝下到平民,都還是知道講理,雖然秦始皇滅了六國似乎不怎麽講道理,但其實也是最大的道理,因為拳頭就是硬道理,何況開始秦始皇就已經把滅六國的道理講清楚了,滅六國的原因就是‘諸侯混戰,黎民困苦’,因此他想結束這種諸侯混戰的局面,因此在李斯和尉繚等謀臣的幫助下制定了‘滅諸侯,成帝業,天下壹統’的策略。
  但這個想法是美好的,過程卻是殘酷的。
  秦始皇的征服大業就像後世新中國要打倒帝國主義和剝削階級解放全人類壹樣,沒有哪個諸侯願意被打倒,也沒有什麽百姓願意被解放,他們都覺得自己的國家挺好,因此秦始皇只好擼起袖子揮起鐵拳開始和這些諸侯壹個壹個的單獨講道理,講完之後雖然互相遍體鱗傷,但秦大大滿身流血的笑到了最後,滿嘴血沫子的搶回來上萬個女人。
  但講道理和有禮貌也是分群體的,中原諸侯以前彬彬有禮,即便是互相看不順眼,但在周王的飲宴大會上還是會互相哥兩好劃拳喝酒,但針對東南西北的那些蠻族,中原諸侯都是看不上眼的,也絕對不會坐壹起喝酒劃拳把妹,壹般都是直接擼起袖子上去幹他丫的,如果被欺負了,其他的諸侯也會幫忙。
  當初趙國被匈奴攻擊,趙王想調集大軍反擊,但又害怕秦國在後面捅自己的菊花,因此便寫信給宣太後陳述利弊,宣太後回信說“兄弟鬩墻而外禦其侮,秦趙皆都出自姬姓,乃是兄弟之邦,匈奴乃是蠻族,妳放心去打匈奴,如果缺兵秦國還可以陳兵北郡替妳們防守後方”,後來秦國出兵十萬防守北郡,趙國集結大軍與匈奴壹場大戰,直接就把匈奴打的潰不成軍。
  因此自古以來,中原和羌戎胡蠻從未講過禮儀,也從來就不講道理。
  但陳旭眼下提出先禮後兵,自然包括皇帝在內都感覺有些不可思議甚至無法接受。
  “清河侯,月氏乃是戎胡雜居之邦,不服王化不懂禮儀,如何與他們先禮後兵?”就連開始不建議派出大軍護送使臣的蒙恬都非常不解的問。
  “蒙將軍,眼下天下態勢,非是以前諸侯混戰之時,羌戎胡蠻雖然依舊野蠻,但也逐漸開始結束壹盤散沙的氏族和部落狀態,開始有了統壹的王庭,也仿照我中原有了壹些朝堂制度的雛形,滅月氏,實際上也算是滅國之戰,但西域之地何其廣袤,就像我們征服了匈胡卻無法將其所居之地全部納入大秦版圖壹樣,實乃力有不逮也,手臂伸不了這麽長,也管不了這麽遠,如若我們強行征伐月氏,犧牲多少將士先不說,單單只是擊敗月氏之後那麽大的疆域該如何統治便是最大的問題,殺之不盡他日必然卷土重來,而我們需要的是西域諸地的長治久安,因此必須威服德障,讓西域諸部知道我大秦乃是講道理的,最好的結局就是他們心服口服的歸順大秦,然後我大秦再慢慢施以教化,讓其讀中原之書,說中原之語,書中原之文,徹底摒棄野蠻之態,數十年百年之後,方能徹底將西域歸化成功,而先禮後兵也可以讓西域諸部了解我大秦對於他們的態度和政策,只要月氏歸服,其他小邦部族自然都會聞風而降,上兵伐謀,此乃兵不血刃之戰……”
  “但若是月氏斬殺使臣陳兵以待若何?”李斯突然問。
  “呵呵,先禮而後兵,那自然是刀兵相見了,此時月氏內部必然有不同的聲音和想法,到時候施展上將軍滅趙之策,施以反間之計,安排細作勾結月氏內部不想與我大秦沖突之人,只要月氏內部稍微有亂象出現,蒙將軍自然可以策動大軍趁虛而入,如果輔以月氏內部有人反叛,月氏瞬息變會崩潰瓦解……”
  “哼,給月氏王十個膽子,他也定然不敢殺我大秦使臣,血債血償,他若敢動手,朕必將月氏全族斬殺殆盡!”陳旭說完,坐在中央大椅上的秦始皇冷哼壹聲。
  “陛下聖明,月氏王即便強橫也斷然不敢斬殺我大秦使者,因此先禮,就是安排壹個使臣帶著典客署通譯和百十兵卒前去即可,通傳陛下詔書示之以禮,若是月氏王示弱,必會交出冒頓……”
  “若是月氏交出冒頓,那我大秦該如何後續?”李斯繼續問。
  “如果月氏交出冒頓,那自然我大秦就要示以恩撫,派出大使攜帶金珠美玉,綢緞瓷器、紅酒茶葉、玻璃器具等再次出使月氏進行賞賜,同時攜帶諭令封賞月氏王和諸多月氏貴族,並且要求和其通商往來,這樣我大秦商賈就可以開始往西域滲透,借通商之機暗中派遣探子打探月氏和整個西域的情形並到處宣揚我大秦對西域諸邦的態度,示之以禮,宣之以恩,壹年下來月氏必然放松戒備,等到攻伐西域的大軍和糧草補給籌措完備,就可以謀劃時機突然襲擊月氏壹戰而定,這樣我大秦將士必然會少流血犧牲……”
  “陛下,清河侯此策臣以為是最為穩妥的方法!”蒙恬站起來對皇帝拱手。
  “陛下,臣也以為清河侯此策可行,貿然帶領大軍和月氏交涉,其中變故不少,自古以來兵不厭詐,不斷派送使臣和禮物亂其眼,惑其心,月氏王必然疏忽備戰!”壹直沒有說話的蒙毅也站起來行禮說。
  “兩位丞相意下如何?”皇帝轉頭看著李斯和馮去疾。
  “老臣以為清河侯此計可行,攻略西域,月氏首當其沖,只要平月氏,西域幾乎唾手可得!”馮去疾也站起來回答。
  “老臣也贊同此策!”李斯沈默許久之後點頭。
  看著四個肱骨大臣都認同陳旭的觀點,秦始皇臉上展露出壹抹輕松的笑容點頭,“好,那朕就依少師之策,以壹年為期,派遣使臣和月氏交涉,壹年之後無論月氏如何應對,朕都要將其征服,蒙將軍,此事就交由妳和三省六部酌情商討,有任何消息都要第壹時間通報朕知曉!”
  “臣遵旨!”蒙恬臉色嚴肅的抱拳領命。
  計策議定,始皇帝依舊雷厲風行,第二天早朝之上,皇帝第壹時間便發布了派遣使者出使月氏的諭令,但在出使人選之上,滿朝文武大臣皆都沈默不語,沒有人願意請纓。
  派大臣和蠻族打交道,中原諸國從未有過。
  語言不通不說,而且主要是聽聞這次出使只能帶壹百余人的兵卒護衛,壹百多人能幹啥,習慣了隨便打壹仗都是數萬數十萬人的規模,這點兒力量還不夠餵野狼,因為西域地廣人稀,都是草原荒漠,野狼成群結隊的出沒,加上壹些小部落的襲擾還有環境陌生,說不定便壹去不回。
  所有的大臣都很糾結和郁悶,好不容易征服六國,如今正是安逸享受的時候,誰都不願意當這個可能有去無回的破使臣,去了沒好處,但不去的話又害怕皇帝點兵點將的點到自己,三品以上的官員還好,作為三省六部各府署衙的主官,肯定是不會被派去當使臣的,唯獨那些四五六七品的官員皆都膽戰心驚,只能低著頭在心裏祈禱皇帝已經老糊塗忘記自己的存在了。
  而其中最害怕的是禮部和典客署的壹群官員,因為這種差事自古以來便是他們的任務。
  看著鴉雀無聲的朝堂和皆都沈默不語的文武百官,皇帝臉色略有些難看,手指輕輕的叩擊著龍椅的扶手,噠噠噠噠的聲音仿佛機關槍壹般震的許多人心慌意亂。
  李斯猶豫了壹下準備站起來,但陳旭卻搶先站起來拱手說:“陛下,臣推薦壹人為使臣!”
  大秦到了如今的地步,幾乎文武百官都開始安逸享樂,已經慢慢失去了原來的激昂和鬥誌。
  但這種在陳旭看來並無太大危險的任務,實際上是最好加官進爵的機會。
  如果李斯開口,皇帝必然應允,自己做了這麽好壹個桃子,怎麽能讓李斯輕輕摘去占了便宜,因為壹旦成功出使歸來必會提拔重用。
  看見陳旭搶先開口,李斯臉色瞬間陰沈下去,滿朝文武幾乎同時齊刷刷擡頭看著陳旭。
  “少師推薦何人?”秦始皇臉色瞬間平靜下來。
  “陛下,臣推薦報館李順擔任此次出使月氏的使臣!”
  “李順,嗯,朕記得是那位突襲河北匈奴王庭的軍事記者,有勇有謀而且膽識過人。”皇帝眼神壹亮,而滿朝文武幾乎同時松了壹口氣。
  “不錯,李順上次被陛下封為下卿,無論是官職還是膽識,皆都是此次出訪月氏的上上之選!”陳旭回答。
  “兩位丞相以為如何?”秦始皇看著李斯和馮去疾。
  “臣以為可行!”馮去疾站起來拱手行禮。
  “臣也認為清河侯推薦之人可以勝任!”李斯面沈如水的站起來。
  東方道賭註失利認輸,又接著病重了壹個多月,李斯雖然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不減,但在朝堂之上的聲勢卻弱了不少,此時在馮去疾已經明顯表示支持的前提下即便是他再次提出不同人選,也已經沒有了任何機會,因為許多大臣都會選擇支持陳旭。
  “好,李順有勇有謀而且膽識過人,朕就封李順為此次出使月氏的主使,傳朕諭令,宣李順明日朝堂聽封,正式出使月氏!”
  “臣等尊令!”滿朝文武同時躬身行禮。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